嗜酸粒细胞增多症的诊断与鉴别

我们先从以下概念说起:

嗜酸粒细胞增多症:外周血嗜酸粒细胞绝对计数0.5×109/L

高嗜酸粒细胞增多症(HE):外周血次检查(间隔时间>1 个月)嗜酸粒细胞绝对计数1.5×109/L。根据国际共识,HE分为4种不同类型:继发性(反应性)HEHER)、原发性(克隆性)HEHEN)、遗传性(家族性)HEHEFA)、意义未定(特发性)HEHEUS)。

高嗜酸粒细胞综合征(HES):满足HE的诊断标准并伴有由于嗜酸粒细胞浸润、活化或脱颗粒引起的组织/器官功能损害。

         不同分类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呢?

 

对于嗜酸粒细胞增多,尤其是符合HE诊断标准的患者,需要进一步查找病因。临床工作中以HERHEN最为常见,HEFAHEUS少见或罕见。诊断思路为依次确定或排除HER→HEN→HEFA→HEUSHE诊断流程如下:

 

备注:全面的血液学检查应包括:

1)形态学:外周血和骨髓涂片、骨髓活检、组织活检

2)免疫表型:流式细胞学、免疫组化

3)染色体核型

4FISHRT-PCR检测PDGFRαPDGFRβFGFR1 JAK2 FLT3融合基因。并依据形态学和免疫表型提示进MDSMPNMDS/MPNSMAL的相关分子检测

5)血清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水平

6T细胞亚群检测和TCR基因重排

7)基因突变筛查(二代测序)

※※CEL的诊断标准在第5WHO分类中有所更新,包括:

1)定义持续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所需的时间间隔从6个月减少到4周;

2)增加对克隆性和异常骨髓形态的要求(如巨核细胞或红细胞发育不良);

3)删去原始细胞增多(外周血中≥ 2%或骨髓中5-19%)替代为克隆性异常。

4)将CEL,NOS命名中的“NOS”删除,更名为CEL

综上所述,对于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多,尤其是>1.5×109/L的患者,若无明确的继发原因,应排除包括CEL在内的克隆性HE,通过全面的血液学检查进行归类以确定后续治疗。

 

见康华美为您提供HE的检测方案,检测项目包括:

形态学:外周血和骨髓涂片、骨髓活检;

免疫表型:流式细胞、免疫组化;

细胞遗传学:染色体核型、FISH (PDGFRAPDGFRBFGFR1JAK2ABL1FLT3CBFβ)

分子生物学:FIP1L1/PDGFRATEL/PDGFRBPCM1/JAK2JAK2 V617FMPL、血液肿瘤基因检测全面版(NGS)、血液肿瘤融合基因筛查全套检测(NGS)等。

 

参考文献:

1.  Khoury, J.D., et al., The 5th editio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of Haematolymphoid Tumours: Myeloid and Histiocytic/Dendritic Neoplasms. Leukemia, 2022.

2. Gerds Aaron T, G.J., Bose Prithviraj et al. Myeloid/Lymphoid Neoplasms with Eosinophilia and Tyrosine Kinase Fusion Genes, Version 1.2022 — April 14, 2022, 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 Natl Compr Canc Netw, 2022.

3.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白血病淋巴瘤学组。嗜酸粒细胞增多症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7年版)中华血液学杂志, 2017. 38(7): p. 561-565.

 

撰稿:张蕾

审核:刘恩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