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昆教授:淋巴瘤新分类标准及诊断技术不断深入临床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2018年8月11-12日,广西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中国抗淋巴瘤联盟巡讲南宁站在广西南宁隆重召开,该论坛汇聚了国内外淋巴瘤相关领域的众多知名大咖,并针对淋巴瘤基础研究及临床研究两大方面展开了探讨。【肿瘤资讯】特邀采访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的汝昆教授,分享了淋巴瘤新分类标准及诊断技术方面的精彩内容,其详情如下。

WHO 2016分类标准中滤泡淋巴瘤病理进展及临床意义

汝昆教授: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及滤泡淋巴瘤(FL)是最为常见的两类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约占所有NHL的2/3。在2016版WHO分类标准中,滤泡淋巴瘤(FL)分类更新内容较多。新版分类除了将原来的一类病种重新命名为儿童型滤泡淋巴瘤(不仅出现于儿童期,在青少年及成人中亦可出现)之外,还新增三类淋巴瘤分类,即十二指肠型滤泡淋巴瘤、伴IRF4异常的大B细胞淋巴瘤、伴1p36缺失的弥漫性FL。其中,伴IRF4异常的大B细胞淋巴瘤出现了细胞形态学的改变,常表现为大B细胞,且伴有特定基因;而1p36缺失的弥漫性FL则涉及染色体异常改变。

综上而言,目前淋巴瘤的诊断已不能完全依赖于形态学及免疫学结果,而分子生物学及细胞遗传学的重要性也日渐提升,综合诊断的理念不断深化。

 

 

二代测序(NGS)在淋巴瘤诊断中价值

汝昆教授:二代测序(NGS)出现于10多年前,进入临床应用仅3-4年,发展速度却相当之快。以我们医院为例,这几年已完成2万多例的二代测序,其价值相当显著。与白血病、MDS等疾病一样,淋巴瘤通常伴有多基因位点突变,二代测序能够将其基因突变一次性高效检出,并且随着技术的不断提升,二代测序的机器成本及数据成本逐渐下降,因此其投入和产出比相当理想。总体而言,我对二代测序在淋巴瘤中的应用持乐观态度。通过多基因位点的检出,二代测序可能帮助发现新的靶向治疗药物,对淋巴瘤的诊疗具有积极价值。

 

液体活检在淋巴瘤诊断及预后判断中价值

汝昆教授:与二代测序不同,我个人不十分看好液体活检在淋巴瘤中的应用。从技术层面上,尽管液体活检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但其敏感度和特异性距离临床实际应用仍存在很大差距。此外,今年JCO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示,CtDNA(一种液体活检)对淋巴瘤的诊断及预后意义不显著,并不推荐应用。液体活检包括循环肿瘤细胞(CTC)和循环肿瘤DNA(CtDNA)两大类。虽然CTC目前无负面报道,但总体而言,我认为液体活检的实际应用尚遥远。